返回129 冉魏之殇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桓熙在打什么主意,谢道韫心里门清。

无论周楚的女儿生得什么模样,是国色天香也好,还是相貌丑陋也罢,只要对方不夭折,就是阿满妻子的不二人选。

哪怕周楚的女儿比阿满大上三五岁,桓熙也会积极促成这桩婚事。

说到底,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婚姻本身就是要从利益层面来考量,而非阿满自己的喜好。

真要是遇上了能使他动心的女子,大可纳为侧室。

周抚担任益州刺史多年,也将在未来长期镇守蜀地。

虽然各郡太守多是桓温亲信,但这么多年的时间,也足够周抚在蜀地积累威望。

桓熙觉得,在将周楚调到自己麾下听用之余,必须与周家结成更紧密的关系,将周抚一家彻底绑在桓氏的大船上。

而阿满的正妻之位,就是足以让周抚动心的筹码。

只要稳住益州,将来桓家的权力交接,就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。

当然,这件事情桓熙不能自作主张,他还得写信与桓温商量,但桓温必然会同意此事。

马车还在行驶,谢道韫突然问道:

“犹记年少之时,夫君非妾身不娶,不知是何缘由?”

桓熙知道这是一个送命题,但凡犹豫,无论说什么都是错,他握住了谢道韫的手,不假思索道:

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这是我往谢府迎你时,说过的话。

“陈郡谢氏,位列高门,但我们桓家也是一方诸侯。

“我若是为了与谢氏联姻,就该求娶谢尚之女,而非令姜,毕竟豫州刺史不是岳丈,而是岳丈的堂兄。

“我与令姜青梅竹马,令姜何必相疑。”

谢道韫闻言,内心升起一股暖流,她正要解释,却被桓熙吻了上来。

夫妻二人分别数月,若非阿满在场碍事,只怕桓熙是等不及回府了。

而另一驾马车上,李媛抱着洛娘不撒手。

虽然数月不见,但也许是母女间的特殊感应,洛娘在她怀中也不哭闹,分外乖巧。

桓熙接来妻子、儿女,又在汉中逗留数日,终于在暮春时节启程,带着一大家子去往天水。

此时,北方地区的春耕也已经临近了尾声,燕王慕容儁一如此前所承诺的那样,正在为慕容恪南征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,足足征召了十四万将士。

这么大规模的战备工作不可能瞒得过冉闵的耳目,而前燕动员十余万将士,也不会是为了讨平冀州其余割据势力,只可能是冲着自己来的。

邺城,冉闵苦思许久,决定先行北上,察看地形,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。

此举倒也无奈,邺城周边常年遭受战乱,生产遭到严重破坏,如果继续在邺城周边作战,新种下的春苗必将毁于战火。

石虎剥削整个北方,给邺城留下的家底再怎么厚实,也经不住他们这么挥霍。

冉闵虽然攻陷了襄国,但襄国郡的情况也没比邺城好多少。

现在的邺城,早就没有了粮食,城中军民,都在杀马充饥。

曾经冉闵与襄国作战,动辄出兵十万步骑,鼎盛时更是拥众三十万。

可如今,慕容氏即将南下,正是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,别人备战,都是从各地征调粮草,冉闵却只能带着一万精锐步卒往常山、中山等地掠夺粮食。

由于邺城缺粮,冉闵基本没什么骑兵了。

慕容恪此时已经回到了蓟县。

他听说消息,得知冉闵兵少,认定机不可失。

慕容恪匆匆找到慕容儁,请求提前出兵。

而此时,被征召的十四万步骑,还只有五万骑兵集结在蓟县周围。

“王兄,如今冉闵孤军北上,正是天赐良机,臣弟闻,兵贵神速,还请王兄准我速速发兵南下!”

慕容儁同样常年领军作战,当然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当即应允,他正色道:

“若能击败冉闵,讨平河北,易如反掌。

“全取河北,则可成就帝业,慕容氏的兴衰,都托付在玄恭的身上了。”

慕容恪神情凝重道:

“臣弟绝不辜负王兄的期望!”

当天,慕容恪由燕王慕容儁执手送出蓟城,拜别兄长之后,统率五万骑兵南下。

而此时,慕容儁的另一位兄弟慕容垂,正率兵攻打后赵旧将,并未参与此战。

相较于四弟慕容恪,慕容儁对五弟慕容垂可没什么好感。

慕容垂本名慕容霸,由于年少时堕马,曾经磕掉一颗牙齿。

慕容儁在继承燕王之位后,以此取笑慕容霸,将他更名为慕容??(quē),后因??字犯了谶纬之说,又省去半边,成了如今的慕容垂。

按照慕容儁的本意,他当然不愿意重用慕容垂,打小他就不喜欢这個五弟。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