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28 高山流水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自慕容氏夺取幽州以来,燕王慕容儁就将都城由平州龙城迁来了蓟县。

慕容恪特意由冀州中山郡赶回了蓟县,当面与慕容儁商议同冉闵开战,全取冀州一事。

刘显已经死了,当初在襄国称帝,等同于是人生最后的疯狂。

今年正月,刘显再次进攻冉闵,冉闵领八千骑兵出战,刘显的大司马王宁投降,刘显战败逃回襄国。

其麾下大将军曹伏驹见局势不利,打开襄国城门,投降冉闵。

最终,刘显及其麾下官吏一百多人被冉闵杀死,冉闵纵火烧毁襄国的宫室,将其百姓迁往邺城。

冉闵终于除去了盘踞襄国的心腹大患,但此时的慕容鲜卑,已经做好了攻取河北的准备。

幽州,蓟县。

慕容恪正色道:

“王兄,冉闵无智,不过匹夫之勇,其麾下将士久战,不堪驱使。

“臣弟请求南征,为王兄夺取邺城,讨平河北各方势力。”

慕容儁沉吟片刻后,答应道:

“玄恭(慕容恪)智勇兼备,才干非冉闵所能及,既然你有此壮志,孤又怎会拒绝。

“冉闵有勇无谋,却也是一员骁将,玄恭万万不可有轻视之心。

“等春耕以后,我为你调集步骑十四万,再行南征也不迟。”

这些年,冉闵虽然越打越弱,但一场场的胜利做不得假,慕容儁甚至觉得十四万步骑还不保险,准备在慕容恪南下之后,再为他调集增援,打算举倾国之力,荡平河北。

慕容儁之所以敢把军队全部交到慕容恪的手上,也与慕容恪的品行有关。

他们兄弟,就是翻版苻健、苻雄。

燕、虞两国都是手足情深,再回头看看桓家,着实让人唏嘘。

当然,这也不能全怪桓熙,给他一个苻雄、慕容恪当弟弟,他也能把对方看得和王猛一样重。

慕容恪闻言大喜,狮子搏兔,亦用全力,如今兄长愿意将倾国之兵托付给自己,正是慕容恪不敢请求的。

确认南征的时间之后,慕容恪匆匆返回了中山郡。

他虽然在嘴上贬低冉闵,但也知道,这是一位劲敌,担心在刘显败亡后,冉闵会趁机收复被前燕攻占的冀州各郡。

好在正如慕容恪所料,冉闵麾下将士疲惫,无力再战,只得在邺城休养生息。

河北的大战正在酝酿,而桓熙也回到了他许久不曾莅临的汉中。

如今镇守汉中的将领不是朱序,而是桓伊。

朱序已经被调去了秦州天水。

与过去不同,曾经那些与桓熙并不对付的梁州士族,如今一个個都在汉中城外等着,争相迎接桓熙的到来。

今时不同往日,过去,人们只是将桓熙看做桓温的儿子,能成为梁州刺史,也不过是有一个好父亲罢了。

如今,随着桓熙收取关陇、降服匈奴,西却前凉,北胜苻雄,又将张遇打得丢盔弃甲,而桓温在江陵,却受制于朝廷的羁绊,碌碌无为。

再提起桓温伐蜀时,桓熙起到的重要作用,人们不再说桓熙有一个好父亲,而是说桓温生了一个好儿子,能够坐享其成。

这种说法老奴也有耳闻,自然气愤。

但有司马兴男镇着,怒火也引不到桓熙身上,毕竟此事本就与桓熙没有多大关系,又不是他在散播这种舆论。

桓温因此对殷浩等人恨之入骨,认为就是他们给自己拖后腿,让他荒废了这几年。

再说桓熙,他对待梁州士族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,不再带有对立的情绪,反而大加安抚。

说到底,梁州不同于秦、雍二州,并非桓熙领兵打下,他只不过是走马上任,却要大举侵占士族利益,这些士族反对自己,也是正常反应罢了。

但在他北伐期间,这些梁州士族并没有借机闹事,也消除了桓熙心中的芥蒂,让他不再对往日的过节耿耿于怀。

当然了,梁州没有生出乱子,也与朱序的努力有关。

桓熙在汉中抚慰士人,也将选拔当地士族的优秀子弟,把他们留在身边,量才录用。

梁州士人们见与桓熙缓和了关系,无不为之欢欣鼓舞。

实际上,桓熙与王猛有心打破阶级壁垒,让更多寒门子弟能够跻身仕途,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,但北方历经四十年的胡人统治,文教不兴,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。

大兴文教说来容易,但必须官府拨款支持。

对于桓熙来说,草创基业,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,暂时无法全力支持教育事业。

不过他也没有就此不管不问,至少他已经研发出了印刷术,只有书本多了,知识才能得到推广与普及。

无论是雕版印刷,还是活字印刷,桓熙作为一名文科生,都能轻易捯饬出来。

虽说知识无价,但桓熙为无价之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