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222章、最高兴的一集  光宗耀明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不为学问大道着想,也该为他这外甥着想。

刚入太学就简在帝心,难道他不该到京城来帮着控制一下学问大道可能混乱起来的局面?

即便那些杂学可能登堂入室,至少也不能让他们喧宾夺主。

回紫禁城的路上,朱常洛已经大概搞清楚了这张鉴和王徵一对外甥,而后也把王锡爵先喊到了养心殿。

“张鉴张孔昭?”

“听说昔年他是得你赏识,升任山西岢岚州知州?”

王锡爵本来还以为皇帝喊他是有什么重要的事,没想到只是问一个人的经历。

于是他就说了说。

其实也挺古怪,这样一个关中名儒其实没有进士身份,最高学历不过国子监的监生。

所以他一直到今天也只是个正五品同知。

但现在听王锡爵介绍了一下,朱常洛倒有点明白了。

学得杂,早年又因为父亲、祖母和母亲相继去世,丁忧太久。

但是被王锡爵奏请升任知州后,万历二十四年山西全省考功循良官吏第一。

功绩包括:城中缺水,他召集石匠在城中打井。州内缺柴薪,他自己勘探到了矿点挖煤;挖了煤之后又找到陶土烧陶瓷器皿;满足本地需求之后还外卖创收,另外也改造织机织布创收充作赋税。

到了大同府做同知,主要工作是督饷,但除此之外,又创制了各色战车、护城悬楼、翻车、易弩等作战器械。

王锡爵特别提到:“萧夏卿也是赏识他的,万历二十六年他兼理兵部事,就命张孔昭多组织人手营造那些军械,分到各关隘。”

朱常洛明白了:舅舅的影响,外甥的兴趣。

“今年虚岁五十八?”朱常洛又问,“身体如何?”

“征他为太常学士,他以老病推辞。以他为人,应当不是假话。”

“那就更要让他到京城来,好好调养了。”朱常洛说道,“你亲自去信一封吧,朕还要重用他!告诉他,他这个外甥王徵,朕很欣赏!”

对朱常洛来说,现有的官宦人家里有这样的榜样,作用很大。

当官的当中先有一些不抗拒接触实用的科技,对这些方面感兴趣,朱常洛就要大大鼓励。

比如说接下来三年里规划建设地方水利路桥,缺得了这些技术型官员?

大明不能一直依靠人力物力去堆一些事,像潘季驯、贺盛瑞、张鉴这样的官员得多一点。

王锡爵从皇帝专门召他来问张鉴也感觉到皇帝对这些方面的重视,回去之后就立刻开始写这封信。

而朱常洛这回也让刘若愚去把这一批太学新生的名单拿来了。

之前他没有去一一细看,但现在反倒来了兴趣。

说不准其中会有熟悉的名字呢?

这一看,果然给他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:徐霞客、宋应星。

都是太学里的小学生。

后面还有他们的入学通道:徐霞客还没有生员身份,也不是考上的,是南直隶的学籍监察御史熊廷弼恩荫入小学苑的。

宋应星则是考上的。

每个地方的学籍监察御史都有恩荫权力,最好操作的当然就是直接去小学苑,学生只是生员嘛,影响不大;另一个恩荫入百家苑的则必须掂量掂量了,毕竟学成出来就赐同进士出身。

但是朱常洛对徐霞客父子多少有点了解,应该不是积极走门路的人。

“把南直隶学籍监察御史奏请恩荫的题本找来。”

朱常洛想看看熊廷弼是怎么说理由的。

他们有权力,不代表不需要奏请。朱常洛之前只是恩准了,表达对他们的信任,反正没出问题之前不用搞得那么严,去年考察士绅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厉行优免。

刘若愚去了乾清宫那边,找到了题本之后朱常洛看了起来。

前年童子试没通过,性情太野,太钟情于地经图志,像他爸一样。

但他家里是有名的,祖上徐经和唐伯虎一起因会试舞弊案入狱,徐霞客的父亲厌恶官场,并没有去考什么功名,甘愿家道中落,但却是常州府有名的饱读隐士。

朱常洛之所以能看到这么仔细的介绍,是因为熊廷弼的特别介绍。

“臣自幼既学文,亦好武。能开强弓,喜研韬略。惜其父子于山川形便之志趣,窃以为陛下该储地理之才。三顾其家,劝以太学无有科场恶弊,诱以将来可为臣幕僚走遍天下山川,其家业既已败落,其父已病痛缠身,这才应允。”

朱常洛很开心,熊廷弼这是向朱常洛表达他想从军事方面建功立业的态度,还借口要为将来作战储备军事地理方面的人才。

但穷游帝徐霞客果然不是走门路进来的。

而另外那个宋应星嘛……虚岁十六了,如今只是考成小学生有什么奇怪?
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