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37 借口平乱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桓熙一直在盼着张重华被酒色拖垮身体,其实他的心里也不是太有底,毕竟他也不知道是否会因为自己的蝴蝶效应,而改变张重华的命运。

如今得知事情的发展并没有脱离轨道,桓熙也算如释重负。

至于凉王宫里的丑闻,桓熙甚至有些同情起张重华。

张重华这都已经不是绿帽文的男主模板了,毕竟一般的绿帽文,可没有这么炸裂的剧情。

原时空中,张祚不仅与张重华的母亲、妻子通奸,又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,逼淫张重华的侧室、妹妹、女儿,实在让人不齿。

这么一比较,桓熙都能算是正人君子,毕竟他可从未强迫过妇人。

就算桓熙垂涎当朝太后,那也只是有贼心,尚未付诸实际行动,如今府中就只有一妻二妾。

不过张重华的遭遇倒也给桓熙提了个醒,酒色可真不是个好东西。

当然了,桓熙连酒都戒不掉,也别指望他能远离女色,只能加强锻炼,提高身体素质。

况且,只有一個阿满,终究是不保险的。

且不说古代婴儿夭折的风险并不低,也得防着大号将来被练废,必须要多准备几个小号。

自从谢道韫、李媛的身体恢复建康以后,桓熙就没少在二女与韩嫣的肚皮上使劲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虽然李媛暂时没有动静,但谢道韫却怀上了二胎,已经有了小半年。

而韩嫣也在前不久发现了喜脉。

桓熙特意放走一名氐人奴隶,让他往晋阳给张遇带去这个好消息。

高兴的事情,就该与亲人分享。

当然,对于现在的桓熙来说,凉州才是最紧要的。

如今张重华卧病不起,桓熙迫不及待的与王猛商量起了出兵事宜。

桓熙问道:

“我欲尽起精兵西征,先生以河东五千战兵与雍州州郡兵,能否为我守住关中?”

他最担心的还是苻健趁自己西征的时候,进攻关中。

王猛自信道:

“主公尽管专心西线战事,猛必保关中不失。”

王猛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,桓熙除了河东五千战兵以外,还在雍州留下了大量的州郡兵,真到了危急时刻,王猛能够得兵十万。

这主要也与桓熙的土地政策有关,但凡授田之人,都得在农闲时响应地方官府的号召,参与军事训练,即为州郡兵。

虽然每年的训练周期并不长,又是以防守城池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,因此州郡兵并不具备野战能力,但仅仅用作守卫城池,倒是绰绰有余。

桓熙治下三十万户百姓,有超过半数都分布在了雍州,真要是到了危急时刻,王猛可以征调近十万州郡兵,听从号令。

实际上,别看前些年冉闵与石赵之间的战争,动不动就出兵十余万,几十万,但那些军队之中,部分士兵的战斗力也没比桓熙的州郡兵高到哪里去。

桓熙之所以逢战只带精兵,不过是信奉兵在精,不在多。

当然了,如果出兵太多,不仅影响民间的生产、生活,对于财政来说,也是沉重的负担。

冀州南部那样的精华之地,可就不是被冉魏、石赵这么给糟践的。

桓熙对于王猛的能力,自然是信任的,他又道:

“我将引五千匈奴弓骑南下,银川周边尚有三千骑,必要时,先生可以派遣他们南下,无需派人向我请示,一切以稳定关中局势为先,倘若有人不听号令,先生可以先斩后奏。”

有的人就是将忠义看得比性命更加重用,这样的人有很多,近一点的例子就有此前自杀的冉魏司徒刘茂、特进郎闿。

而王猛也是这样的人。

有苻坚与王猛的故事作为参考,桓熙自然能够完全的信任王猛。

否则,如果王猛都要提防,岂不是连刘禅都不如,毕竟连刘禅都知道,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里写了谁的名字,他就重用谁,不加猜疑。

桓熙与王猛相处也有数年,自然也知晓他的性情。

越是信任他,王猛就越是对你死心塌地,如此才不负君臣之义,知遇之恩。

反之,如果心生猜忌,提防着他,只怕王猛也会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,另寻明主辅佐。

就在桓熙与王猛商定出兵之后不久,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,十月中旬,秦州有急报传来。

朱序声称武都、阴平二郡发生叛乱,自己无力平定,请求桓熙出兵。

当然,这只是桓熙征召将士的借口。

但桓熙当着众人的面,还是表现得很惊讶,当即召开军议,决定亲自领军平叛,参战将领有邓遐、杨安、石越等人。

而能够独当一面的邓羌,则被桓熙留在了长安,听从王猛的调派。

至于周楚,则早就前往了西套草原,奉命征召匈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