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32 殷姚之交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徐州,彭城。

听着刺客的讲述,姚襄不由握紧了拳头,而被唤来陪坐的姚苌更是难言内心的惊讶。

刺客道明来意,暂且退下,姚襄虎口已经握得发白,他看向姚苌,沉声道:

“景茂,父亲临终时的叮嘱,我全都照着做了,甘为晋臣,不敢生出二心,但晋室终究容不下我们。”

虽然这是殷浩的个人行为,但考虑到殷浩的身份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朝廷的态度。

姚苌气愤道:

“兄长,既然如此,不如北上,投奔鲜卑人!”

姚襄摇头道:

“殷浩不仁,我却不能行此不义之事,况且事已至此,为时晚矣,今日降而复叛,慕容氏又怎会真心接纳我们。”

后半句才是真正的原因,姚襄顾及局势,忍下了一时之气。

不久,殷浩收到从彭城传回来的消息,据说是刺客被姚襄的气度折服,放弃了刺杀。

殷浩起初没有怀疑,这种事情在古代并非没有过先例。

刘备担任平原令时,就曾有人派遣刺客暗杀他,刘备毫不知情,但他对待刺客礼遇有加,刺客于是将事情全都告诉了刘备,决然而去。

当殷浩第二次通过姚襄的弟弟们派遣刺客,还是这么一个结果,终究反应过来,这不过是姚家兄弟在自己面前演戏罢了。

殷浩恼羞成怒,但也不能因此治罪姚襄的五個弟弟,毕竟无论是在哪个朝代,他们的行为都不能说是过错。

哪有别人唆使你手足相残,你还真的派出刺客的道理。

就连殷浩也找不到正当理由打击报复。

可暗杀不成,殷浩并没有放弃除掉姚襄,这一次,他换了计划。

此前,冉魏兖州刺史魏统归顺东晋,封安北将军,过去还曾借道给周成,让他前往许洛之地。

但在前不久,魏统病死,其弟魏憬继领其众。

魏憬与姚襄同为晋臣,但两家早些年,一方听命于冉魏,一方归属于石赵,早就存有旧怨,如今做了邻居,边境更是常有摩擦。

殷浩于是派人出使兖州,唆使魏憬袭杀姚襄。

如今正是秋收,姚襄解散部众正在忙于收获,必然无备。

若能杀死姚襄,自己必定支持他吞并姚襄的部众,坐拥徐、兖二州之地。

魏憬被殷浩说动,当即率兵五千,越过州境,进攻彭城。

姚襄得知消息,果然来不及集结部众,但仅是凭着身边的数千步骑,姚襄在徐州大败魏憬。

魏憬被杀,带去的部众反被姚襄吞并。

殷浩见状,知道自己没有了手段,不可能杀死姚襄,无奈之下,只得放弃。

然而,让人始料不及的是,殷浩的态度也因此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。

此前还在处心积虑要除掉姚襄,现在好像是把与姚襄的过节全都抛在了脑后,居然打算在北伐时倚重羌人,要让姚襄给自己当先锋。

与原时空不同,由于桓熙占据了关陇,此时,黄河以南,仅有段部鲜卑对待晋室并不恭顺。

其首领段龛曾经为了自保,依附晋室,封镇北将军、齐公,对内却自称齐王。

殷浩计划进攻段部鲜卑,与前燕以黄河为界,这也是他为何要以姚襄作为先锋的原因,姚襄占据淮北,正好阻在殷浩的北伐道路上。

也许殷浩见姚襄三番两次险些因为自己而遭受杀身之祸,却并未叛晋,真的以为对方是个好脾气。

但却忘了,姚襄被时人称赞为孙策再世,小霸王又哪是软柿子,可以任由他殷浩拿捏。

就在殷浩上表在长江以西的淮南地区开垦水田一千顷,作为军粮储备,准备在明年秋收之后,进攻段部鲜卑之时,姚襄也在徐州励精图治。

姚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羌人、单纯的武夫。

实际上,他的汉化程度相当高,不仅精于军事,而且好学博通,雅善谈论,哪怕是在江南地区,也享有盛名。

除此之外,姚襄善于笼络人心,原时空中,姚襄历经数次败仗,但曾经追随过他的胡汉百姓,只要听说他的去处,必定扶老携幼前去投奔。

甚至桓温击败姚襄,都有五千余汉人百姓抛弃妻子,一心追随姚襄而走,史载:温军所得士女,莫不北望挥涕。

而在姚襄有了落脚之地后,百姓自发前往追随的,又有四千余户。

当然,姚襄之所以这么得人心,还在于他重视生产,能在这个乱世,给到民众一片安宁乐土。

这也是关陇百姓为何能够这般拥护桓熙的原因。

经历过后赵的仁政,谁能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,他们就念着谁的好,不离不弃。

姚襄如今在淮北招抚流民,恢复生产。

与此同时,冉魏虽然灭亡,慕容氏得到了邺城所在的魏郡与襄国郡,但这些地区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