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18 城外会战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身旁的将士们还在高声羞辱着张遇,桓熙的思绪早已飘到了河东,也不知苻健如今究竟走到了哪里。

他今日来到洛阳城下诱敌,其实也是迫于苻健南下给到的压力。

如果不能将张遇打怕,打痛,让他尾随在身后,拖延自己的行军速度,真给苻健追上了,定是一场恶战,胜败难料。

就在桓熙分神的时候,邓遐指着城门方向,大声提醒道:

“主公快看!敌军出城了!”

只见洛阳西侧三道城门缓缓打开,无数的守军从中涌了出来。

桓熙不惧反笑:

“他倒是舍得出来了。”

张遇将自己麾下两万精锐步骑尽数带出洛阳,当然,说是精锐,也不过是相对他麾下的弱兵而言,真论战斗力,又怎么比得上桓熙的脱产战兵。

眼看着张遇在出城后,还在忙于整理队形,桓熙并没有立刻退走,而是驱使匈奴弓骑以及晋军中的两千弓骑上前,下马步射,先给他一波箭雨打招呼。

可弓骑们忌惮城墙上的步弓手,不敢离得太近,只能隔远了施射,而桓熙又追求覆盖面,张遇的中军及两翼的方向都有箭矢射去,其中,三千骑射中军,各有两千骑射左右两翼,由于箭矢不能密集,实在难以对张遇的军阵造成有效的杀伤。

可桓熙的目的本就不在此,而是要借机试探张遇军队的成色。

但凡久经沙场的老兵,只要见到弓骑们放箭的距离,也就知道这些箭矢很难构成威胁,毕竟即使有箭矢落到了军阵中,已经差不多是最远距离,早就没有了此前的威势,盾牌手能够轻松挡下。

可张遇的左翼却还是因为破空而来的两千支箭而出现了一点骚乱。

哪怕他们在目睹真实威力后,又很快稳住了阵脚,但这一幕还是落在了桓熙的眼中,他心道:

‘两军交战之时,还得猛攻张遇的左翼。’

柿子当然得要挑着软的捏。

局部的失败,无疑会影响整个战场的形势。

当张遇整理后了队形,开始保持队列,向晋军发动进攻的时候,桓熙也将弓骑们唤了回来。

他看得出,张遇冷静了下来,并非是怒而兴师。

毕竟真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,对方必定会不管不顾的发起冲锋,哪还会向现在这样,步骑协同前进,分明是在防备前方的伏兵。

桓熙带领着麾下骑兵与张遇始终保持着距离,双方追逐间,已行两里。

同样是走两里地,但对于桓熙、张遇二人麾下将士来说,都是全副武装,带来的体力消耗却完全不同。

毕竟张遇麾下是以步兵为主,而数千骑兵,也都只是单人单马,不像晋军,有两匹代步可以换乘,让战马空跑,以留存体力。

至于桓熙麾下的步卒,早已在二里外列阵等候,以逸待劳。

说到底,张遇与桓熙之间的战争极不对等。

桓熙麾下的精兵,是由雍、秦、梁三州二十五万户百姓供养。

而桓熙所能调集的战争资源,张遇望尘莫及,毕竟他仅仅占据了许洛之地。

战争,抛开双方将领的能力差距不谈,归根结底,还是彼此间国力的比拼。

当张遇远远望见严阵以待的晋军步阵,他就已经萌生了退意。

此番追击,本就是张遇为了在面子上过得去,不得已而为之。

如今追出二里地,在他看来,对别人,对自己,也都有了一个交待,不至于被人耻笑,自己被桓熙这样玩弄、羞辱,到头来,居然连出城追击的胆量都没有。

这种想法确认很难让人理解,但总会有人把荣辱看得很重。

张遇很明显就是这样的人,哪怕明知道桓熙是在故意诱敌,还是要冒险出城。

否则,原时空中,他大可认下与苻健的父子之情,拜义父嘛,不寒碜。

然而,张遇再想退走,桓熙又怎会让他如愿,代步马都已经被留在了原地,后方早有民夫接应,将马牵走,带离战场。

桓熙下令骑兵换上战马,他冲邓遐大喊道:

“左翼!重点攻击张遇左翼!”

张遇出城时,邓遐就在桓熙身侧,同样望见了张遇左翼面对箭雨时发生的骚乱,他答应一声,呼喊着领了五千晋骑向张遇的左翼杀去。

桓熙又对负责统领匈奴弓骑的周楚呼喊道:

“跟上去,按照狼山一战的战术,下马步射,同样攻击对方左翼,若是敌骑杀来,向应远(邓遐)靠拢!”

周楚朗声应诺,他曾跟随桓熙出征河套,自然清楚所谓的狼山战术,就是利用机动性,远距离打击地方军阵,射一箭,换一個方位,若是遭到敌军骑兵的追杀,则寻求晋军枪骑的保护。

眼看着邓遐、周楚带领骑卒杀了出去,桓熙领着石越、杨安等将领,统率步卒,保持阵型在后追逐。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