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15 兵临旧都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弘农太守没想到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,还能被放回洛阳,不由大喜,忙不迭的应下此事。

与此同时,新安县内,百姓们看着田里的灰烬,不由失声痛哭。

坚壁清野说得简单,但这些庄稼都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,轻易被人糟践了,心疼且不说,没有了口粮,又该如何熬到来年秋收。

当然,这些不是张遇等人所有考虑的,乱世之中,稍有闪失,自己就会兵败身死,谁又会真正顾及百姓的生计。

当桓熙由陕县东出,兵临新安城下时,坚壁清野的新安守将早已奉命撤回了洛阳,连带将城中百姓所剩无几的口粮尽数搜刮走,只留下三千余户嗷嗷待哺的百姓,以及一座空城。

新安百姓已经搜刮不到油水了,桓熙一反在弘农郡时的举动。

他分出三天的军粮交给饥民,让老弱妇孺们由此向西,前往关中,沿途经过各县,都会有守将、官员为他们分发下一段路的口粮,又留下丁壮为他转运粮食。

新安百姓固然难舍骨肉分离,但事已至此,只能结伴上路。

与此同时,弘农太守与新安守将一起返回洛阳,将桓熙的亲笔书信奉上。

张遇看着信上的一字一句,被气得止不住的浑身打哆嗦,原来桓熙所谓的化干戈为玉帛,是在向张遇解释,自己此行,并没有别的目的,只是为了认亲,顺带邀请张遇去喝义弟阿满的满月酒。

桓熙还在信中表示,自己知道张遇与朝廷之间存有误会,作为父亲,哪怕是看在韩嫣的面上,他会从中调解,希望张遇不要担心,早日迷途知返。

张遇看罢来信,气得火冒三丈:

“竖子!安敢如此欺我!”

弘农太守见状,哪还不知道自己着了桓熙的道,连忙跪地请罪。

张遇很想杀人,但他还是忍住了,让二人退下之后,张遇提刀来到庭院,发疯似的劈砍一個浑身插满箭矢的草人,发泄心中的愤怒。

草人背上贴有一张纸条,上书桓熙两个大字。

许久张遇停下了动作,他的额角青筋冒起,赌咒发誓道:

“终有一日,我必将桓熙绑缚于此,使其身受千刀万剐之刑!”

由于张遇收缩兵力,桓熙得以在河南郡畅通无阻,长驱直入。

当然,这也是因为曹魏函谷关荒败,而汉代函谷关并无实际作用,洛阳坐拥八关,但西面一如北侧,无险可守。

此时,留守弘农郡的杨安向桓熙报捷,宜阳、湖县、黾池三县遣使归附,他已经派遣将领前往接管,弘农郡已经尽在桓熙之手。

而抢收粮食,迁徙老弱,组织民夫转运军粮等等事情,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。

桓熙让杨安等待杜郁东出,与他交接这些事情之后,尽快率部同自己会合。

身边少了五千精锐步卒,终究感觉不够稳妥。

永和七年(公元351年)九月上旬,桓熙兵临洛阳,在城西五里扎下营寨。

他领着精骑出营,来到城外眺望着这座西晋旧都,心中满是感慨。

西晋末年,匈奴人刘渊占据并州,他先是在公元309年率军渡河,南下进攻洛阳,被守军英勇击退。

刘渊病死后,其子刘聪又在公元310年卷土重来,一年内三次围攻洛阳,虽然洛阳守军依旧击退了匈奴人,但频繁遭受河东匈奴的袭扰,洛阳周围百里已经荒芜人烟,彻底沦为死地。

公元311年,刘聪再次渡河进攻洛阳,这也是洛阳在三年内第五次遭受河东势力的围攻。

这一次,没有奇迹发生,洛阳城终于被匈奴攻陷。

如今,时隔四十年,桓熙带着一支晋匈军队重回旧都,实在让人唏嘘。

而这也是桓熙为何只要洛阳人口,而不要洛阳土地的原因。

作为西晋都城,洛阳三年内居然被占据并州的匈奴人五次围城,桓熙如果不能解决河东的威胁,如何能够放心经营洛阳。

毕竟洛阳对于河东来说,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的黄河枯水期、冰冻期,基本是不设防的,人家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。

如今的洛阳城,实际是由后赵石勒定都洛阳以后重建,曾经的故都,早在前赵刘聪攻克城池后,被纵火焚毁,化为废墟。

桓熙注视着眼前高耸的城墙,下定决心,如果张遇打定主意要据城坚守,他就只带走洛阳周边的百姓,无论如何也不会强攻城池。
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