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13 战事再起  东晋:我的权臣父亲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时间回到八月初,一支匈奴骑兵从西套平原南下,最先出现在了安定郡。

尽管匈奴骑兵们高举晋旗,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乱。

这支匈奴军队总计五千弓骑,是奉桓熙之命,前往长安听用。

好在他们来得快,去得也快,沿途并未骚扰当地百姓。

桓熙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军纪,不敢说效仿岳家军,具备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掳掠的纪律。

但也绝不会容许他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,劫掠自家百姓。

至于军队如果处在关陇地区还存在吃不饱,穿不暖的问题,那就是他桓熙的责任。

此时,将士们经过数月的歇息,足堪驱使。

桓熙不打算再等下去,准备趁机东出,杀向洛阳,掠夺人口。

之所以这么的迫不及待,是因为苻健忙碌着称帝建国,同时麾下骑兵并未恢复元气。

一旦等他缓过来,必将出兵南下,干涉自己抢夺洛州百姓。

洛州为后赵所置,原领河南、荥阳、河东、弘农、陈留、东燕(治东燕县,今河南延津县东北)等六郡,其中,河东郡被苻健、桓熙一分为二。

桓熙暂时没有占据洛阳的想法,在没有夺取河东的情况下,冒然夺取洛阳,实属不智。

归根结底,是因为洛阳盆地对于河东方面来说,基本不设防。

只要遇到黄河枯水期、冰冻期,苻健想要出兵洛阳,可谓是一马平川。

因此,不能拿下河东,就谈不上经营洛阳。

除非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,在洛阳北面构筑一条防线。

桓熙此战,只为掠夺人口,并不贪图土地,就目前来说,战线实在不能拉得过长。

而晋阳与洛阳之间路途遥远,北魏末年,尔朱兆因为后院起火,以骑兵赶路,从洛阳出发,也足足跑了十天才能回到晋阳。

等苻健收到消息,以步卒南下,只怕黄花菜都凉了。

当然,桓熙这么急着出兵,还有一个原因是此时正值秋收时节,桓熙是人也要,粮也要。

永和七年(公元351年)八月二十一日,阿满诞生仅仅六天之后,五千匈奴弓骑已经来到长安城外扎营,而晋军战兵此时也已集结。

桓熙分出七千步卒,交由邓羌指挥,命他驻防蒲坂,策应高王城里的沈劲一千部曲,及三千战兵,防备苻氏行围魏救赵之策,猛攻高王城与蒲坂等地,趁机杀入关中。

而他自己则准备亲领五千晋军精骑,五千匈奴弓骑,一万战兵步卒东出。

发兵时间就在明日,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日。

出征前,桓熙并没有再去军府,而是在未央宫中陪伴家人。

司马兴男数落道:

“阿满才出生几天,你就急着征战,想来,你肯定是赶不上孩子的满月酒了,阿媛不久将要生产,你也是回不来的。”

桓熙也知道自己亏欠了家人,但实在是机会难得。

当初他整整送出一万五千匹军马,才从桓温手中换来了三万户百姓,他又怎能不垂涎洛阳地区的人口。

毕竟在原时空中,苻健击败张遇,就从洛阳强迁走了五万户。

而桓温动作慢了,时隔几年才出兵,也曾一度占据洛阳,但最终却仅仅带走了三千户。

正应了那句手快有,手慢无。

“母亲,时不我待,况且有你在长安,孩儿也能放心东出。”

说着,桓熙叹气道:

“实在是人口难得,倘若父亲当初能够多让我带走一些荆州百姓,我又何至于在这么重要的时候离开。

“母亲千万不要迁怒父亲,父亲也是用心良苦,不愿孩儿坐享其成。”

司马兴男闻言火冒三丈,她怒道:

“老奴着实可恶!自己在江陵安逸享乐,却让我儿以性命相搏!

“熙儿,你不要去了!等为娘回了江陵,必使老奴为你送来人口!

“我就不信了,老奴坐拥荆、益、宁三州,还拿不出一两万户来!”

桓熙赶忙劝阻道:

“母亲,怎可如此,孩儿宁愿自己冒些危险,也不愿意让你们为此发生争执!”

司马兴男反过来安慰桓熙道:

“熙儿无需担心,为娘自有分寸,老奴若敢不答应,往后别想再有安生日子。”

桓熙内心狂喜,别说一两万户,桓温哪怕只给他挤出数千户,桓熙也能乐开花,毕竟是白捡的便宜,谁不要。

但仔细想想,桓熙还是拒绝了司马兴男的提议。

他固然想占这个便宜,但也不希望桓温因此心生芥蒂,毕竟为了一两万户,实在不值当。

况且一旦能够如同苻健一般,强迁五万户入关,他治下的人口将会超过三十万户,又有曲辕犁的运用,关陇地区也将不再缺少劳动力。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