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35章 笔会的显眼包  1984我的小说时代首页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在后续的自我介绍中,方德华认识不少人。

冯一、王芸高、韦一帆、蓝怀倡、杨可、梅帅原、李迅、张宗拭、张人胜等等。

由于年纪最小,他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:

“我叫方德华,来自绿城竖县,年方十八,在座的都是我的前辈。承蒙韦主编看重,得以参加此次盛会。”

“我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可能与前辈们不太一样。我呢从小家境贫困,今年高考意外落榜,前途渺茫。看到报纸上说民国时期的作家文人非常赚钱,遂萌生写作赚钱的想法。不求能够买一套四合院,至少也能吃上肉。于是挖空心思写了一篇《赤兔之死》。万万没想到,一次投稿成功,也得到人生第一笔稿费,用来买了一顿猪肉。”

众人一阵哄笑。

“当我知道我一天就能赚六块的时候,我就想为何不多写点?于是我又想起此前看过的一部电影《精武门》,将其改为《精武英雄》,顺利投稿成功。这次稿费足有八百之多,为此我叔叔专门请了族人吃席。”

众人再次大笑,看着他的眼神也带有不同。

第一篇短文投稿成功,可以说是偶然。

第一篇中篇成功,那就是实打实的天赋!

“于是,我又萌生一部长篇小说的想法。明年就会刊出。谢谢大家!”

面带微笑的陆老站起来说:“小方的《赤兔之死》我看过,他的古文功底很明显,是个好苗子。年纪轻轻就有养家的想法,很好。同时我也希望你以后不要仅局限于通俗小说、局限于赚钱,写出更多文学佳作。”

“谢谢陆老,我的梦想是借助小说向全世界推广华夏文化!”

啪啪啪!

掌声如雷!

散会之后,所有人过来和方德华打招呼、认识,他也顺利拿到许多作家的联系方式。

对作品感兴趣的,他也详细介绍了一番,获得许多肯定。

但也有主流作家希望他同时关注严肃文学、传统文学等。

回到招待所,他才发现舍友是杨可。

这個已小有名气的诗人长大相貌堂堂,帅气在这批人中也属于前二的存在。

第一是方德华。

第二天,大巴载着20多位作家,与杂志社的编辑们一同前往桂州。

路途遥远,作家们开始自娱自乐。

有人唱歌,也有吟诗接龙。

不知怎么就轮到方德华。

可惜车上没有吉他,要不然他一边弹一边唱,就是车上最靓的崽。

歌曲选了今年最火的《我的中国心》!

张名敏在1984年的春晚唱这首歌之后,迅速火遍大街小巷。

“河山只在我梦萦

祖国已多年未亲近

……”

前世大学的时候,为了能够吸引女同学的注意,他特意跟一些KTV麦霸学过简单的唱歌技巧。

凭借18岁的喉咙,方德华的歌声中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情。

谢东方呵呵一笑:“没想到德华也有一副歌喉。”

其他人表示赞同,比起一些人的鬼哭狼嚎强太多。

等热闹劲过去,众人慢慢休息,两小时后又开始热闹,干脆一起来个山歌对唱。

作为“桂省人”,唱山歌是基本技能,谁都会吼上几句。

《刘三姐》火遍全国的后遗症。

载着欢声笑语,一路来到阳朔漓江边上。

晚上,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作家们在漓江边举行篝火晚会。

众人也十分轻松,各自形成一个个小圈子,有人烧烤,有人唱歌,有人思想碰撞。

方德华捧着政府特派大厨做的地道桂林米粉,蹲在江边嗦粉,对着只比他大十几岁的杨可说:

“我认为桂省三大粉中,最好吃的老友粉,其次是螺蛳粉,最后才是桂林米粉。”

同样嗦粉的杨刻表示反对:“第一是螺蛳粉,第二才是老友!”

对他来说,辣辣的螺蛳粉才最合他的口味。

方德华不与他争论这个,而是另说:“在我老家,酥肉粉都比螺蛳粉好吃。”

“华仔,你当我没吃过酥肉粉啊。”他一口气吸溜一长条米粉,鄙视的说。

“不信?你啥时候来竖县,我带你尝尝我们那最好吃的酥肉粉。到时候,你可别嘴硬!”

方德华下意识又开始推销酥肉粉。

杨可不接招:“去去去,十八岁的孩子懂得什么叫好吃吗?”

“我警告你啊,不要对莪进行人身攻击,要不然……”

“不然咋滴?”

吸溜吸溜!

方德华一口将米粉嗦进肚子里,随即起身,用脚尖在杨可的屁股下一垫一勾,差点让杨可摔倒。

晃动的米粉与汤汁顿时扑中诗人
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