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125章 松江县学校成立  大晋女县令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两位夫子:“李大人客气了,这是我们该做的。”

李沫:“两位夫子,你们进去看一下,还缺什么尽管提出来,本官一定满足两位。”

刘师傅就在旁边等着,听到你没喊他们两位夫子,好奇地问:“大人,他们两个是哪里来的夫子啊?”

李沫一脸高深莫测的说:“他们未告老还乡之前,地位高得你想象不到。”

刘师傅非常八卦:“有多高?该不会从京城来的吧。”

李沫:“你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吧。”

刘师傅突然惊叹:“该不会是皇帝的老师吧?”

可是李沫已经走远,没有听到他的自言自语。

萧夫子看着两大片空荡荡的场地,问李沫:“李大人,这两块场地是用来干什么的?”

李沫指着右边那块大如足球场的空地说:“过两天这里就会种上青草,留给孩子们踢足球。”

“足球是什么?”

“不好意思,本官说错,是蹴鞠。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,李沫就把现代的足球说了出来。

“那旁边那块呢?”

“这里留给孩子们课间搞活动或者进行其他体育项目的,比如说跳远、跳高、踢毽子、拔河等。”

蔡夫子皱眉:“李大人,你所说的这些与学习无关吧?”

李沫笑笑:“蔡夫子,您说错了,这跟学习紧密关联。”

“为何?”

李沫:“因为我们开办学校的目的,不是让孩子们死读书,而是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。

人无德不立,业无德不兴。

增强体质和发展智力两者密不可分,良好的身体条件是进行智力活动的物质基础,体质增强了,就能精力充沛地学习,

体育课的学习,能使大强度的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交替进行,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。

能更好地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、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,使孩子终身受益。

能使孩子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良好教育。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,锻炼出勇敢顽强、朝气蓬勃、艰苦奋斗的精神。”

好吧,李沫把读书时候,学校的那一套说词都全说出来。

这与蔡夫子和萧夫子他们长期以来所接触的根本就不一样,一时间很难消化李沫所讲的这些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。

在他们的观念里,学生就要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室里,认真地听夫子上课,认真完成作业。

而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,根本就不应该进学校,打破学校的宁静。

李沫:“本官办这个学校的目的,并不是让孩子们以后多有出息,人的资质不一样,并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走科举的道路,只希望他们从学校出来之后,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,说白了就是自己能够养活自己。

还有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应该无忧无虑的度过他们的童年,不应该让沉重的农活剥夺了他们该有的快乐,但是学校放假了,回到家里仍然要帮家里干活。”

进入学堂的目的就是参加科举,登上最高荣誉——状元。

现在却听到李沫说,办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科举,这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。

蔡夫子有点后悔,既然不是为了科举而举办学校,那他来这里有什么意义呢?

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少小须勤学,文章可立身。满朝朱紫贵,尽是读书人。这是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理念。

谁知李沫却否定了他们所有的信念。

李沫似乎看出蔡夫子的心里,继续说:“蔡夫子,状元只有一位,而且还是三年才会考一次,从院试,到殿试,这当中要经历多少年,多少的辛苦。

而晋国又有多少学子,如果说人人都去参科举,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?多少人穷尽一生,都止步于乡试当中。

你可知道,为了培养一个读书人,多少人倾家荡产。”

读书要花多少钱,两位夫子作为过来人,非常的清楚。

“本官认为,做人比考科举更重要,我们始终都要回归现实。”

蔡夫子想到了自己当年为了参加考试,多少个日日夜夜,难于安心入睡,到最后依然无法登顶状元之位。

这么一想,觉得李沫说的有几分道理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,是老夫肤浅了。”

李沫松了一口气,还好,这个蔡夫子不是老顽固。

既然决定留下来了,两位夫子非常不客气的指出需要增加的东西,李沫一一记在心里,表示马上就落实。

李沫还要求两位夫子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改变一下教程。

上次有跟师爷提过要改,只是师爷他老人家太忙了,根本就抽不出太多的时间来。

现在有两位现成的,何不好好利用,哦,不能说利用,应该是发挥他们的作用。

听到李沫要改教程,萧夫子不敢说话,而是看向自己的先生。
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